产品之窗
光引擎是一股什么流 让企业竞相涉足?
来源: | 作者:pro56b958 | 发布时间: 2016-08-11 | 29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引言

光引擎无疑是近几年大家讨论最多的技术话题之一。从2008年开始出现,并于2010年开始兴起,早期被称为交流驱动模组,随后以“DOB”、“去电源化”等名词逐渐漂浮于业内耳边,一批优秀企业开始竞相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研发光引擎产品。那么,目前LED光引擎走到了哪里?

光引擎东风既起    多家企业争相布局


光引擎,2010年开始兴起,早期被称为交流驱动模组;2012、2013年“光引擎”的名词逐渐漂浮于业内耳边,中昊光电、上海酷蓝电子、晶科电子、鸿利智汇等国内一批优秀企业开始竞相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研发光引擎产品。


“乃至于去年起‘DOB’的兴起,都代表着此类产品的发展史。”鼎晖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姗姗表示。


2015年,更多厂商陆续涉足光引擎领域,并取得相对客观的销售增长;2016年,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加明显。


近阶段,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业内这样表示,“现在的中山等市场90%以上都在卖光引擎”,而从资料来看,新力光源,斯迈得、中昊光电等封装企业的光引擎销售量也殊为可观。


“从光引擎技术发展开始,多家LED照明应用厂家已开始将重点关注,并由此宣称基于应用的可互换LED光引擎技术以及集成封装式光引擎将会成为研发重点。初步预计在未来二到三年内,LED光引擎将会达到20%以上市场占有率。”晟碟绿色集成总经理陈亨由表示。


光引擎历来存在的频闪、过热、耐电压不稳定等难题,在采访中,多家企业表示自身企业的已达到无频闪、可调光、高PF、高光效等特征,性能稳定,性价比更为亮点,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那么,目前光引擎代表企业的技术水平如何?


鸿利智汇:在高光效、可靠性上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鸿利智汇研发经理 石超


经过3年以来的不断研发与创新,我们在AC LED的新技术上有许多突破,尤其是对IC线性方案在耐压、抗浪涌、以及IC温度管控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目前我司AC模组系列产品可量产光效>100lm/W(3000K、Ra>80)。在可靠性方面,该系列产品在高温85℃下老化1008小时,光通量维持率95%。并且已通过CE认证EMC指令、 LVD指令、 ROHS测试、 蓝光危害测试。


我司AC模组系列涉及了10~30W大功率产品,现客户主要应用在室内照明,例如:射灯,筒灯、导轨灯等。就目前来看,AC LED市场刚刚步入成长期,我司主要的业务重心是提升客户对AC 模组的认知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客户开发新品。


晶科电子:2014年产品成熟并推向市场


晶科电子产品经理何贵平


晶科电子2012年开始研发光引擎产品,2014年产品成熟,并推向市场推广。APT目前比较成熟的光引擎产品有:应用于球泡的HV光引擎:5、7、9W,常规品光效为85~95lm/W,对应功率,高光效系列则为100-110lm/W;应用于筒灯的HV光引擎,10、13、18、20及30W,光效为85~95lm/W;应用于吸顶灯的HV光引擎,13、18及22W;应用于筒灯、壁灯、轨道射灯、吊灯、天花射灯、格栅灯、吸顶灯、橱柜灯等的GX53接口光引擎, 3、5、7、12W,支持120V,220V输入,光效为90~100lm/W。


另外,目前大功率的光引擎已批量用于筒灯、吸顶灯产品。所述系列产品中30W已经实现批量供货。


酷蓝电子:与三星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开拓ACLED市场


酷蓝电子总经理王钦恒


上海酷蓝科技采用创新的驱动光源一体化模组技术,AC交流直接驱动方式是解决成本与质量双重压力的优选的解决方案。上海酷蓝与韩国三星公司结成伙伴关系,酷蓝公司聚焦于专注设计ACLED芯片以及模组产品,使用三星公司CSP LED,共同开拓ACLED全球市场,目标成为全球“AC驱动领导者”。


上海酷蓝拥有ACDrv的注册商标以及构建了核心专利覆盖范围,使交流驱动光引擎“ACDrv”成为品类标志,只要采用AC驱动方案,便会首先想到上海酷蓝科技。目前可以在美国市场上看到采用ACDrv技术的Samsung生产的模组,以及一些大型重点项目中如国展中心连廊照明、上海中心景观照明等采用了基于ACDrv方案的亚牌照明灯具。光效和性能方面我们和上海亚明一起攻关,在2013年就获得了突破和市场认可。


我们在阿拉丁网主持的30W光引擎评测中,对光引擎的光学参数、浪涌能力、温度等方面进行了第三方检测,结论为“从产品的测试数据来看,不管是光学性能、电气性能还是散热性能,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各方面性能已和传统的LED路灯到了同一水平。”


在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上,上海酷蓝从2012年推出CL2012驱动芯片开始,一直专注从事交流直接驱动领域。


在国内市场,由于大功率应用的ACDrv驱动电源价格与传统DC电源的有着巨大的价格差,100W的驱动电源价格只有传统电源的十分之一, 从而吸引了有远见的传统灯具公司例如上海亚明与我们一起进行应用方案和可靠性的测试,经过一年多的全方位的测试,在2013年初,双方的技术专家认为ACDrv方案可以放心地推向市场后,才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市场推广,目前我们的月均出货量呈稳定的上升趋势。


埃菲莱光电: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驱动芯片,打造卓越光引擎产品


埃菲莱公司创始人,核心技术发明者,中国著名科学家茅于海教授


和众多的从封装涉足光引擎的公司不同,埃菲莱是一家以自主创新驱动芯片为核心技术切入光引擎解决方案的公司。茅于海教授2006年就开始潜心研究LED照明驱动技术,2013年他和美国技术伙伴Richard Grey共同发明构建了完全创新技术原理的自适应恒流源驱动芯片,芯片效率大幅提高到99%,而且通过驱动芯片即可实现输入电压在180V-265V内功率和光效恒定,智能过温过压保护,智能调光等功能。


这种创新驱动芯片技术,可以做到单芯片即可支撑80-100W功率,双芯片可支持150W功率的能力,而埃菲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因这项自主创新技术而成立的。 目前这项创新技术的核心发明专利和其它附加专利十几项,已在中国和美国获得批准。


埃菲莱的驱动芯片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在光电模组的开发中,能够采用“嵌入式”并行设计手段,将芯片级的改进和优化,和电路系统级设计同步并行,这样既能在结构简化的同时,做到光电匹配性更佳,又能保证成本降低的同时,性能则更加优化提升。在高压线性方案产品中,能够真正达到芯片级和系统级并行设计统筹能力的,可谓凤毛麟角。


晟碟:光电一体化的引擎方案,无频闪,高PFC,可以实现智能调光


晟碟总经理陈亨由


晟碟率先自主研发并被授予多项发明专利的线性恒流数字驱动IC,具有线电压补偿,highside填谷,电容填谷,过温保护功能。可根据各种功率的灯具要求设计无频闪、智能调光、高PFC、高效率和高性价比的光电引擎方案,在最新的一体化光电模块应用中引领行业。


晟碟光电一体化的引擎方案,元器件简单,成本低,全贴片生产加工,效率高,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调光,无频闪,高PFC,是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高性价比产品。


晟碟光电引擎方案已经大量使用在大功率照明中,比如路灯,街灯,投光灯等等。我司根据客户需求量身设计的方案已得到客户的认可,而且测试通过。客户已长期应用我司方案大量投产,反应效果很好。在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中昊光电:后浪系列COB光引擎可用于商照和户外的产品


佛山市中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源


从2012年开始,中昊就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研发光引擎产品了。2013开发出了用于球泡灯上的COB光引擎,去年层叠架构的50W大功率光引擎还获得高工金球奖提名。目前中昊的后浪系列COB光引擎已开发出分别用于商照和户外的产品,整灯光效可达120lm/W以上,电气性能符合浪涌,高压,低THD,EMC等性能指标,可靠性方面产品已通过LM-80认证。


中昊目前所推出的光引擎产品主要在对结构要求较高的灯具应用上,比如小射灯和超薄户外投光灯,提高在这些灯具方面的外观和功能设计空间,同时具备更佳的经济性。主要体现为:


1.高功率密度集成。该款光引擎的发光面尺寸仅为直径20mm,功率达到了50瓦,可广泛用于筒灯,轨道灯以及户外工矿,路灯等。


2.产品使用中昊自主研发的高可靠高光效COB光源,发光效率达到了130LM/W。


3.该产品采用热电分离设计,保证了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


4.该款光引擎拥有完美实现高PF,1000V浪涌、低THD,符合EMC指标等电气特性要求。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电压波动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功率输出,可以实现AC90-300V正常使用,功率波动小于5%。基于以上指标的稳定性,在户外投光灯领域的应用已批量使用。


中美欧光电:DOB产品目前已量产


深圳市中美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仕乐


我们中美欧光电光引擎-DOB产品目前已量产出货一年多,主要有四个完善系列产品,出货量1KK/M以上;标准显色指数>80,光效110-150lm/w;DOB产品有过CE、LM-80、ROHS、UL测试认证。


鼎晖科技:历经6年不断优化,产品技术成熟


鼎晖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姗姗


光引擎作为鼎晖其中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在2010年已开始研发和生产此类产品。由于其体积小,集驱动与光源为一体,运用场合广泛,性价比高,性能稳定可靠,整灯组装快捷方便,且节省外接电源成本,因此,光引擎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鼎晖花了近6年的实践不断优化、完善设计,现技术成熟,已达到无频闪、可调光、高PF、高光效等特征,性能稳定,性价比更为亮点,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其型号完整,覆盖7~100W的功率市场,整灯(模组)光效大于120lm/w,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


光引擎技术如何革新破冰?


对LED行业来说,“光引擎”三字并不陌生。光引擎就是把恒流源和光源做到同一块铝基板上,随着国内LED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竞争的不断加剧,兼具稳定性和高性价比的光引擎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青睐。据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LED光引擎市场规模不足1亿元,2015年中国LED光引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至2.18亿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光引擎市场规模将达28.32亿元。


就目前来看,光引擎还处于成长期,国内LED企业生产的光引擎主要应用于筒灯、壁灯、射灯、吸顶灯、吊灯、导轨灯等室内照明领域,而在户外照明领域也有少量的应用,比如路灯、街灯、投光灯、工矿灯等。


毋庸置疑,光引擎确实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是LED产业的一大重要趋势。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产品管理部经理张勇德把光引擎模组的优势归结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成本可大幅下降;其次,灯具外观的设计也更灵活,可塑性更强;另外,由于光引擎模组不需要点解电容,把易损易耗的元器件省去,这可以大大增加灯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此观点,鼎晖科技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姗姗也表示了认同:“光引擎的优势在于优化成本、缩小结构体积,整灯结构设计上又增加了无穷的发展空间。”


然而,尽管集众多优势于一身,光引擎的发展之路却并非坦途,眼下仍存在诸多难题困扰着众多厂家。那么,光引擎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在市场推广上遇到哪些瓶颈?如何突破?为此,阿拉丁新闻中心就上述问题邀请多家在光引擎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高层展开深入对话和探讨。


诸多因素掣肘


局限一:线性恒流源技术效率低下


光引擎的核心技术是高压线性恒流驱动芯片,光引擎的方案就是围绕高压线性恒流源芯片构建的,可以依托COB或贴片,正装或倒装任何一种封装形式。


“到目前为止,光引擎的发展触点还是取决于对线性恒流源技术效率低下这一局限性的突破,从电源控制芯片角度,就是电源效率问题,还有电压变化时的功率和光效恒定性控制问题,比如电压变化时,很多光引擎产品的功率变化范围会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从系统角度,还有可靠性问题,比如过温过压防护能力和抗雷击浪涌能力。”


被业界称为中国光引擎教父的埃菲莱首席科学家茅于海教授如是分析。


茅于海认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光引擎方案依然沿用的是多段控制线性恒流源技术原理,虽经优化,但仍然难以彻底突破局限,尤其在中大功率的应用方面。同时,有些封装企业做光引擎,由于缺乏对驱动电源的深刻理解,因此在系统可靠性方面会存在应用缺陷。


局限二:跨科学整合


在酷蓝电子总经理王钦恒看来,在技术上,ACDrv驱动本质上还是电源转换器件,经典的控制理论和芯片设计技术就足够了,难点在于跨学科的整合,需要整合芯片设计、高压工艺、热管理、应用设计。


针对技术上遇到的难题,鸿利智汇研发经理石超做了如下两方面补充:一是AC LED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及DC LED外接开光电源的光电转换效果,DC LED外接开关电源的电转换效率是95%,而AC LED的光电转换效率在85%左右;二是在改善频闪与减小AC模组体积二者之间找平衡点,既能满足AC模组要求的体积小,又能改善频闪,降低对人眼的伤害。


局限三:散热


从结构上看,LED光引擎是包含LED封装模块、LED驱动器、以及其他光度、热学、机械和电气元件的一个整体组合。那么问题来了:散热效果如何?


鼎晖科技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姗姗表示,“光引擎工作时,LED驱动器和LED模块会同时产生热,而目前市面上的光引擎大多数电源转换效率低,恒流IC做无用功多、发热严重;且电源部分元器件较多,诸多元器件发热,这些热量如果不能通过基板、散热器及时散出,会提升LED灯珠的结温,长期以往,必然会缩短光引擎的使用寿命,因此光引擎目前的掣肘主要是热的传导。”


局限四:标准


光引擎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很多厂家看到了这一巨大的应用市场,开发出各种光引擎产品,如球泡灯,吸顶灯,MR16小射灯等应用。不过,佛山市中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源发现,由于很多产品在驱动性能和光性能结合的部分出现偏差,导致可靠性差,电气指标不符合相关国家规范等,故在实际应用中失效夭折,有些连基本的安全规范门槛也无法进入。


针对标准问题,晶科电子产品经理何贵平亦表达同样的观点,“目前国标对光组件还还出台具体的规范要求,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多样化,应用配套稍显薄弱。”


局限五:成本+推广


与其他人士看法不一的是,晶科电子产品经理何贵平认为目前光引擎普遍价格为0.8-1.0RMB/W,基本与非隔离开关电源方案成本持平,暂时没有显现出比非隔离开关电源方案的更高的性价比。


不得不提,在推广层面上,方案错误复制也是制约光引擎发展的一大因素。何贵平告诉记者,“灯具公司通过IC方案商的商业推广与技术普及,认为BOM可以简单复制,自认为可以简单组装来降低成本,真正量产发现,闪烁、死灯等品质问题频发,其问题在于,灯具厂还没有吃透IC跟LED光源的匹配性,导致灯具厂直接排斥接受光引擎。”


针对市场推广难点鸿利智汇研发经理石超亦指出,DC方案中光源光效可达150lm/W以上,计算光源转换效率光效可达130lm/W,而目前AC方案中,IC转换效率较低,使得LED芯片利用率低,光效只能维持在100lm/W左右,从而导致性价比优势无法凸显,推广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AC模组为交流高压输入,而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而客户现用灯具大部分都是采用金属外壳,许多客户会顾虑有触电的危险,因此安规认证也成为推广另一难点。


破冰之道


综上,多家企业高层对掣肘光引擎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多层面的剖析,同时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分析中的制约之处提出了解决之道。


埃菲莱首席科学家茅于海教授:发明自适应恒流源驱动芯片


2013年和美国技术伙伴RichardGrey共同发明构建了完全创新技术原理的自适应恒流源驱动芯片,芯片效率大幅提高到99%,而且通过驱动芯片即可实现输入电压在180V-265V内功率和光效恒定,智能过温过压保护,智能调光等功能。这种创新驱动芯片技术,可以做到单芯片即可支撑80-100W功率,双芯片可支持150W功率的能力。


鸿利智汇研发经理石超:开发高光效的线性IC


我觉得,解决光电转换效率,提升LED芯片利用率,目前唯一办法需芯片厂开发高光效的线性IC,使其功率与效率不随输入电压变化而变化;体积与频闪问题,通过缩小电解电容尺寸,使用高余晖荧光粉来平衡其两者关系;产品推向市场,不仅要有高品质、高光效,高性价比,在安全认证仿面,也应该给客户提供一份有力的保证书。


鼎晖科技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姗姗:采取超前的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鼎晖采取了业界超前的技术解决方案:首先选择国际品牌的高转换效率的线性恒流IC,转换效率达到95%以上;再就是优化电源电路设计,使电路中的元器件少,减少热源,使其电路稳定可靠;然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达到最短的散热通道,同时选择高导热率的封装材料,极小的热阻,及时将热导出,以确保光引擎的可靠性,寿命可达50000小时以上。


深圳市中美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仕乐:从结构、材料多方面提升产品寿命


针对散热和寿命问题,中美欧公司主要从结构、材料及应用方案几个方面提升产品寿命。结构部分去除芯片散热通道绝缘层、IC芯片、MOS管优化、封装材料及结构等,产品平均寿命>35000hrs。


中昊光电总经理王孟源:加大研发力度,重视电气安全和驱动特性的指标设计


光引擎最基本的功能是要实现光和驱动高度集成为一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集成更多的可调控IC,实现控制和调光调色等功能。光引擎在光性能满足的情况下,电气特性指标和安全规范是首要的也是必须要满足的。要解决这些瓶颈,更应该加大研发力度,重视电气安全和驱动特性的指标设计,驱动IC的设计应充分结合LED芯片结构和电压特性,解决LED芯片电压特性与IC的匹配度是关键,如此才能在保障可靠性基础上充分平衡电气指标和光参数指标的成本要求。


酷蓝电子总经理王钦恒:在大功率的应用上,不能牺牲性能来追求低成本


在大功率的应用上,由于恶劣的环境因素,酷蓝电子坚持使用外置功率器件,耐压可达650伏的MOS管,外置MOS之后就需要解决对不同器件的兼容性以及抗干扰的问题。在大功率的应用上,一定不能走入更低成本的误区,驱动部分是整个灯具的心脏,千万不能牺牲性能来追求低成本,否则对灯具应用企业和驱动芯片厂家都是双输的局面。


晶科电子产品经理何贵平:加大光组件方案推广力度


在我看来,应该加大光组件方案的推广力度,灯厂解释清楚IC与LED光源两者特性的匹配是光组件方案商的优势,让其接受光组件并发挥自身渠道、批量生产等优势,实现双赢。


LED光引擎的春天来了吗?


光引擎无疑是近几年大家讨论最多的技术话题之一。但光引擎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早在2008年,LED市场上就已出现一些LED光引擎模块的产品,到2011年,光引擎一度在业界引起了极高的关注,而那时,Zhaga也在极力推动光引擎模组标准的统一化。


但当时对光引擎的定义,普遍是指包含LED封装(组件)或LED数组(模块)、LED驱动器、以及其它亮度、热学、机械和电气组件的整体组合。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概念。


时至今日,光引擎的定义已经演化为“把恒流源和光源做到同一块铝基板上,只要固定到散热器和焊两根电源线就变成灯具。”(引自茅于海)。所以目前大家对光引擎的理解,是“集约版”的光引擎,即线性交流驱动,和大家熟知的DOB和去电源化。


那么,从概念到落地,目前市场上的应用情况如何呢?


下游应用企业正积极储备 蓄势待发


据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产品管理部经理张勇德先生向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反馈,大型企业都会有一定的产品规划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而这种光引擎技术正是他们目前正在积极储备的技术之一。现在有几家大企业以及一些新兴企业都在采用光引擎模组,可以很肯定地说,光引擎模组未来一定会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技术和产品。


目前光引擎应用比较多主要是户外产品,在经销商渠道会有比较好的优势。飞乐音响也一直在引导客户,并且生产他们所需的产品而不是所想的产品,目前亚牌照明在很多大功率产品都有采用光引擎模组,作为一种技术储备,逐步推出市场。


鸿利智汇研发经理石超也指出,随着人工成本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应用端对可直接组装模组的需求会逐步增加,因此高指标的AC-LED势必会先占领市场。另外,AC LED替代高端市场的智能应用,如利用红外控制LED亮度,利用蓝牙、WIFI对LED颜色、亮度进行调整,自动感应亮度变化等方面会逐步进入LED照明市场。


据上海鼎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姗姗向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介绍,鼎晖现已有多款光引擎产品通过UL认证,部分光引擎模组得到欧美等区域的认可,并且正在批量供货。鼎晖的其中一款100W的大功率光引擎模组,已经批量用于泛光灯、投光灯。


“一方面,AC无电源光引擎,是一种“去电源化”的方案,可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满足LED技术发展主趋势,2016年,大的灯具公司开始批量尝试、试用;其次,电源是影响灯具长期可靠性的关键原件,去电源化势在必行;另外,LED灯具智能化趋势不可阻挡,电源体积大,势必导致灯具在实现更多功能时,无足够设计空间,因而也要求去电源化,直接AC高压驱动。“晶科电子产品经理何贵平如是讲道。


晟碟光电总经理陈亨由也表示,目前光电引擎方案已经大量使用在大功率照明中,比如路灯,街灯,投光灯等等,并且份额在不断提高。



将促使产业向集约化发展


由上可以看出,去电源化光引擎大规模发展的脚步正在逼近。那么,未来的照明产业怎么发展,去电源化的光引擎模组对照明产业有何影响?行业人士纷纷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埃菲莱现任董事长、2014年给埃菲莱注入创投资金的郭健先生认为,光引擎方案不是一个狭隘的降成本概念,不该被认为是封装企业的“救命稻草”,也不应是灯具制造商权宜的成本选择,更不至于被看做是传统电源的终结者。光引擎是一股引导传统产业链格局向集约化发展的创新力量。


他还指出,光引擎的核心价值在于“引擎”,也就是驱动电源芯片技术。光引擎模式能走多远,取决于引擎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取决于光引擎方案的综合性价比、应用可靠性。光引擎企业能走多远,是能在市场开疆辟土,还是权宜之选,昙花一现,取决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并且可以持续优化和进步, 而且未来走出和传统电源的融合发展之路。


石超表示,目前市面上光引擎良莠不齐,IC的各项性能大同小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IC工作温度,功率稳定性,耐高压能力上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造成AC LED的实际寿命并没有达到其理论要求50000H,因此,在激烈的价格战背后,AC LED在寿命,光效,功率稳定性,性价比上面仍需要受到市场的考验。


晶科电子产品经理何贵平从产业链的角度谈到,光引擎集成IC元器件等,灯具公司模组化采购后,装灯效率加快,迅速提升产能。灯具公司可以专注利用自身渠道、品牌优势,扩大市占率;封装公司专注于光引擎可靠性研发,实现双赢。


他还预计未来3-5年,光引擎会被市场广泛接受。


晟碟光电总经理陈亨由也认为光引擎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整个行业的消费趋势决定了元器件简单,成本低,全贴片生产加工,效率高的无电源光引擎方案必定会成为热捧的宠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繁多的元器件,高的组装加工成本和不良率,决定了传统照明驱动愈来愈不具备竞争力,需要更具性价比和竞争力的产品取而代之。而AC无电源光引擎不光具有以上提及的特点,同时可以很简单地实现各种智能调光应用。


他还提到,目前晟碟光电的IC定单在不断的增加,有些型号甚至供不应求,缺货的情况时有发生,可见市场对线性恒流IC的火热程度。


酷蓝电子总经理王钦恒认为未来大规模定制将成为时代的主流,多样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替代了标准化的产品。大规模定制需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快速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定制化产品,为客户创建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而AC驱动技术可以开辟兼顾低成本与差异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可以实现成本领先与产品差异化的融合。


佛山市中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源则表达了另外一种观点。他并不赞同AC无电源光引擎这种叫法,包括所谓的免驱动等说法,其实都是伪命题,没有驱动是不成立的,所谓的光引擎最基本是的将原来独立的驱动器或驱动功能通过集成整合的工艺与发光体进行整体式集成,达到直接市电点亮应用的目的,而目前市面上的光引擎产品本身就是集成电源的光电产品,并不是说光引擎就是无电源的。


另外,光引擎更多的是在一些结构紧凑,结构空间有限的产品上应用,或者说光引擎在某些灯具应用领域能够提高结构和造型设计的空间,相对于独立驱动加光源的方式在下游组装和质量把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或许是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一种途径,但在某些特种应用领域或者对电特性有特殊要求的场合目前的方案风险还比较大,并不推荐使用。


结语:


受限于寿命和散热等问题,去电源化的光引擎模组一直都没有真正普及,且大部分仅限于小功率领域,在大功率还鲜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但在此次阿拉丁新闻中心对业界的采访中发现,这种高度集成的光引擎模组,目前在业界越来越被推崇,无论是韩国的首尔半导体,Lumens,还是国内的一众厂家,都在积极发展,并且已经开始向大功率蔓延,在市场上也似乎将有破竹之势。